發表文章

自學技巧,與難易度相關的讀書技巧

圖片
與難易度相關的讀書技巧: Tips 1: 若一直花時間讀太簡單的書,表示沒有累積新知識,只是在浪費時間 。 讀書目的是累積知識量、增進新觀念。 這時應該挑戰困難、進階一點的書。 Tips 2: 若 看不懂作者部分的內容,表示你跟作者仍不在同一個知識水平 。 這時需要找別的資源(網路文章、別的書籍)補充知識。 Tips 3: 若 看不懂作者一半的內容,表示跟作者的知識水平相差太多 。 這時應該放下手上的書,先學習 前置知識 再回來挑戰。 Tips 4: 不要讀到不懂詞彙的就立刻停下來查資料 。 應先快速讀過整本書、章節,讓大腦快速建立 書中的知識概念、詞彙關係 。 大腦建立起 詞彙關係 後,再回來查資料會更容易理解。 其他: 學習新知識的過程總是辛苦… ​

自學選書技巧、推薦程度說明

圖片
自學時常要 K 書培養知識,但是在資訊大爆大的時代,書籍的數量跟網路文章一樣多,品質也參差不齊。因此選書需要謹慎,若不仔細挑書就容易變成浪費時間。 平時選書會透過「 題材/範圍、深度、作者文筆、翻譯品質 」來決定要不要購買或花時間讀下去: 題材/範圍: 快速讀過目錄,檢查書本內容是不是圍繞在你有興趣的主題。 深度: 快速翻閱書籍內容,檢查書本的深度/難易度是不是符合你現在的需求。若深度太淺、太簡單則表示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閱讀這本書。反之深度太深、太困難,表示應該花時間學習前置知識。 作者文筆: 此項決定知識的吸收效率。快速檢查大小章節的前後順序,以及內文是否與章節有關聯。 作者若有系統性的把書籍章節、內文結構設計妥當,由淺入深。則閱讀書籍速度跟吸收知識都會很快。 若作者沒辦法有結構、系統性得組織知識,在閱讀書籍時,你必須時常前後反覆翻閱,並搭配網路搜尋文章補充知識,把破碎的知識從書中整理到腦海裡。 翻譯品質: 程式相關的書籍,多半是國外原文翻譯的書,若翻譯品質很差,輕則看得出戲(有些翻譯與句很怪,根本不像中文),重則扭曲作者原意,誤導讀者學習不對的觀念。 若遇到翻譯品質差的書籍,可以改換簡體書看(換譯者)或者搭配原文書一起看。 ​

單元測試的藝術

圖片
The Art of Unit Testing: with examples in C#, 2/e 書本連結 摘要: 本書涵蓋了撰寫單元測試的基本知識,包含如何撰寫單元測試、使用隔離(模擬)框架,以及讓它們變得可維護、可讀、可被信任。並且講解在真實世界撰寫、管理和維護單元測試的最佳實踐。 心得: 第一、二章: 作者示範一個良好的單元測試應該具備哪些條件。 第三、四章: 作者以設計單元測試的角度,引用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 的接縫技術講解如何透過接縫技術建立偽物件,讓單元測試的受測對象(SUT)可以隔離依賴,達到快速、獨立原則。 接縫技術是針對 Legacy Code 無法執行單元測試的處理手段 ,由本書的角度來學習接縫技術,會覺得為什麼要繞一大圈只為了產生偽物件(Stub/Mock)。因此建議直接去看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 如何使用接縫技術讓多種情境的 Legacy Code 可執行單元測試。 第五章: 使用模擬(Mock)框架來取代三、四章節的接縫技術。 覺得此章節的安排不太洽當, 接縫技術是針對 Legacy Code 無法執行單元測試的處理手段 ,作者卻以取代接縫技術的角度來介紹模擬框架,可能讓讀者誤以為接縫技術是過時的測試手段。 也許是本書出版的年代較早 (1/e: 2009、2/e: 2013),但現今的測試框架搭配模擬框架已經相當普及。若要講解模擬技術時,應該直接講解模擬框架即可,把接縫技術跟模擬技術分開講應該會更好!。 第七、八、九、十、十一章節: 介紹開發團隊在實務中如何進行單元測試,包含如何安排單元測試的檔案、舊系統引入單元測試的策略、如何讓單元測試好維護..等等。 若您的團隊還不了解怎麼進行單元測試,則相當推薦閱讀這些章節。 總結: 本書的深度不深,作者把讀者設定為單元測試的新手,從 0 開始講解單元測試,書中的內容大多是針對不良測試案例的叮嚀。 推薦給想學習單元測試又對單元測試不了解的工程師,本書將單元測試應該具備的概念都教完了,讀過後應該能少走不少歪路。 適合讀者:對單元測試不了解的工程師 可學習議題:單元測試技術 延伸學習:測試驅動開發(TDD)、行為...

CodeIgniter 框架擴展:HMVC

圖片
CodeIgniter 框架擴展:HMVC Hierarchical((階層式的))-Model-View-Controller(HMVC)模式,也可以叫做 Layered MVC。 為什麼需要 HMVC 單層 MVC 的限制 原 MVC 架構中只有單層 MVC ,單層 MVC 的設計本身沒問題,但隨著系統功能漸變多變複雜時,程式碼卻只能塞進單層 MVC 裡面,程式碼很快就會變得  巨大、縱錯複雜、互相耦合、難以維護 。試想一下,一個 Controller 內有 7、8 千行程式碼會容易維護嗎。 原 CodeIgniter MVC 架構(單層 MVC)示意圖: application |- controllers |- controllersA.php |- controllersB.php |- ...(所有 Controller 都只能放在同一層) |- models |- models1.php |- models2.php |- ...(所有 Model 都只能放在同一層) |- views |- views1 |- index.php |- footer.php |- ... |- views2 |- index.php |- footer.php HMVC 帶來的解決方案: 擴展 MVC 架構, 讓 MVC 底下可以再擴充一層或多層子 MVC ,讓單層 MVC 變成階層式 MVC,而這些擴充出來的 MVC,又稱作為模組、模塊(Modules)。 使用模組好處是: 使每個功能都可以獨立出來 因模組變得獨立,降低各個功能模組之間的耦合性 提高程式碼複用性 每個模組都有自己的 MVC 結構 HMVC 架構示意圖: CodeIgniter HMVC 擴展模組後,其結構(階層式 MVC)如下: application |- modules |- moduleA...

重構的定義與目的

重構定義: 在不改變軟體外部行為的前提下,改變其內部結構,使其更容易理解且易於修改。 目的: 重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程式碼品質、 提升程式碼的可讀性 ,以及為了日後有新需求的變化時,程式碼可以 更容易修改或是擴充 (提高可維護性)。 優點: 1. 改進程式碼的設計: 消除重覆的程式碼,每個小功能被歸責到適當的物件中,讓程式碼的職責更清楚就會更容易維護。 將雜亂無序的程式碼,重構成一連串的 精心設計 的流程,讓程式碼更容易擴充。 2. 程式碼更容易被理解: 重構簡單的講,就是整理程式碼,可以透過 Clean Code 的規範 來整理程式碼,提升可讀性。 想想程式碼過一段時間後的第二個讀者,而且這個人常常是你自己。 3. Debug 更容易: 重構的過程中,會透過單一職責原則,依照程式碼的工作責任將程式碼整理至責任相同的類別中。有責任清楚的物件,就能更快釐清問題點,除錯速度自然能夠提升。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重構? 事實上,重構並不是一項需要額外撥出時間來進行的工作, 重構應該是在你的開發過程中持續在發生的事情 。 重構的活動,最理想的情況,就是透過持續不斷的整理,掃除那些有礙程式可讀性及可維護性的程式碼,讓程式碼持續盡可能地保持在一定健康的狀態。 既然重構是一個持續進行的活動,但又不是特意安排、特別撥出時間來做的工作,那麼,在什麼樣明確的時間點,應該觸發重構的進行呢?基本上, 重構的活動應該伴隨著我們一般開發過程中的主要活動來進行。這些主要活動包括了:增加新功能、修正錯誤、以及程式碼審查的時候,還有三次法則 。 三次法則: 同樣的事做三次,犯了 Don’t Repeat Yourself 原則,表示重複的邏輯該被重構成唯一且適當的物件或函式了。 新增功能時重構: 當我們試著增加新功能時,便有可能發現舊有的程式碼可以進行一些調整,而達成了必須重構所想要達成的目的。 但如果你在增加功能的時候,發現原設計就足以優雅地讓你將新功能擴充上去,那麼,這意謂著,還不太需要做什麼重構。 除錯時重構: 除錯的時候,你不僅會接觸到舊有的程式碼,而且,你通常得搞懂它真正的運作邏輯,當你真的懂了之後,就會知道如何用更清晰、簡潔的方式來改寫這段程式碼。 總結: 很多架構良好的程式,...

如何處理已經 Push 的 Commit Message!

圖片
這種已經推(push)上來的沒辦法更改 Commit Message 跟內容  怎麼辦! 這種情況我會直接重切一條新的分支,重寫 Commit,底下是主要步驟: 把這幾次 Commit 的異動暫存(stash)起來 從開發前的 Commit 切新分支(for 重寫 commit 用) 把暫存(stash)的檔案套用到新分支 開始重寫 Commit 做完 Commit 就把新切出來這條分支上傳回自己的 Repo,重發 Merge Request。 第一次做可能不熟,所以底下是每個步驟截圖: 步驟看起來很多,但做熟的話其實就只有幾個主要步驟而已,會越做越快! 1. 把這幾次 Commit 的異動暫存(stash)起來 2. 從在開發前的 Commit 切新分支(for 重寫 commit 用) 3. 把暫存(stash)的檔案套用到新分支 4. 開始重寫 Commit ​

Gitlab 合併請求 Merge Request 是什麼?

圖片
Gitlab 合併請求(Merge Request ) 一般在團隊開發的時候,為了避免工程師直接對主要 Repo 進行修改,會要求工程師從 專案的主要 Repo 複製一份這個專案的副本(Fork)回來工程師的電腦進行開發/除錯。 工程師開發完成後,如果要把電腦上最新版本的程式碼上傳回 專案的主要 Repo ,就必須對 專案的主要 Repo 發送一個 合併請求 ,請 專案的主要 Repo 管理員進行程式合併。 當合併請求發送出去後, 專案的主要 Repo 管理員可以在管理頁面上看見你的合併請求,這時管理員會進行一次 Code Review,管理員覺得程式沒問題,就會將工程師的程式合併回主線。 若管理員覺得這段程式碼有問題,也可以 Close 這次的 Merge Request 。 另外 Merge Request 等同於 Github 的 Pull Request   - 可參考:  與其它開發者的互動 - 使用 Pull Request(PR) 上述流程如下圖: ​